蘇起:今年攸關台灣安全的三因素

2016-06-06 915

蘇起指出,今年有三項因素與台灣安全攸關:民共的溝通、大陸的民意以及美國因素。蘇起說,上述三項因素中的任何一項,都足以衝擊台灣的安全,當權者不可不慎。

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投書聯合報指出,今年有三項因素與台灣安全攸關:民共的溝通、大陸的民意以及美國因素。蘇起說,上述三項因素中的任何一項,都足以衝擊台灣的安全,當權者不可不慎。

文章全文如下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使用化簡為繁、天女散花式的筆法,藉台灣民眾熟悉的眾多模糊零碎的「現狀」符號,向北京傳達起碼暫時「不獨」的訊息。北京的回應也把焦點放在獨或不獨,而沒有移向統或不統,讓兩岸暫時維持「不統」、「不武」的現狀。看來一般預期的兩岸對撞危機似乎解除。真的嗎?

由於民共基本立場差距過大,雙方之間沒有互信,各自又高度自信,所以目前雖都保持自制,將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相當高,絕不能掉以輕心。除了表面熱鬧的南海問題與台日關係外,個人認為更需要關注的是另外三個較深層的因素。

第一就是民共的溝通。溝通是管理任何關係的關鍵。在互不信任的基礎上片面行事,小事都會升高成大事。相反的,持續耐心的溝通可以逐步化解猜疑,並讓大事化成小事。冷戰期間美國與中共極端對立,沒有外交關係,但仍然在華沙舉行了長達十六年、一三六次的大使級會談。儘管會談經常只上演對罵的戲碼,也沒有簽訂任何協議,但管道的存在就使得雙方關係再壞也不至於完全失控。

馬政府能夠順利建構「和陸友日親美」格局,也因為與美中日三方面都建立了順暢而持續的溝通管道。其中與北京的多層次溝通更是兩岸的破天荒之舉。至今我從沒聽過任何外國官員或媒體「外行地」質疑這是「黑箱作業」,因為它本來就是涉外事務的常態。事實上,兩岸管道除了經常及時而有效地化解「統、獨、武」疑慮的大小事件外,也協助排除一些重大的民間疑難雜症。它對兩岸關係穩定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正因如此,最近看到兩岸兩會及其他溝通管道陸續中斷,著實令人憂慮。

第二是大陸的民意。過去八年兩岸和解營造了兩岸歷來最熱絡的社會交流。上至幾十位省部級官員,下到兩千萬人次的大陸民眾都曾跨海來台訪問,他們最欣羨台灣保留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大眾媒體對台灣的報導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多半非常正面。這些交流在大陸內部大幅擴增了民眾對台灣的好感。我們只需比較大陸民眾對香港或美日韓等國的觀感,就知道這份情感是多麼特殊。

民調還顯示,台灣民眾比較以冷靜的態度依序以「夥伴」、「朋友」、「親戚」、「家人」看待大陸,但大陸民眾卻熱情地依序以「家人」、「親戚」、「朋友」、「夥伴」看待台灣。八年下來,這個好感甚至滲入涉台的政商學媒界,形成兩岸安定與台灣安全的隱性支柱,使得大陸當局在考慮對台使用硬的一手時多所顧忌。

大選前後一些個別事件(如詐欺犯)已經激起部分大陸輿論的反感,但力道仍不足以扭轉大陸民眾長期對台灣的強烈好感。將來如果台灣趨獨的言論與動作增加,蔡總統口中的「臺灣新民意」就極可能刺激出大陸的新民意。這個隱性支柱一旦弱化,兩岸現狀就危機四伏了。

第三是美國因素。新政府「遠中國、親美日」的大政方針,必然提高美國的重要性。但台灣瞭解美國嗎?最近十幾年台灣專注內鬥,對外視野可說已狹隘到即使是美國事務也只觀察表面的程度。許多人僅從少數官員與智庫學者的講話,就拼湊出對美國台海政策的印象。即使是情報資源豐富的扁政府都在九一一事件導致美國政策轉向後,還一直誤以為布希總統會信守他在九一一前所說「竭盡所能防衛台灣」的重話。這個誤判的根源,就是心理上過度依賴美國,而決策時又過度侷限於華府少數人提供訊息,忽視美國政策的大環境已經轉變。美國利益遍及全球,方方面面相互牽動。台灣如何能只管自己的需要,而不考慮美國變動不居的國家利益?

更何況台灣在美中心目中的地位完全不成比例。在北京,涉台事務是由部會層級的國台辦單獨處理。過去八年台灣不知有多少人見過它的正副首長,他們的長官,甚至最高領導人。但在華府,涉台事務卻只由相當於司長的助理國務卿掌理,他轄下有廿八個國家,我駐美代表能擠進他的見面名單都不容易,更何況見到他的長官。所以台灣熱臉貼上去以前,一定要先做好十足功課。

上述三項因素中的任何一項,都足以衝擊台灣的安全,當權者不可不慎。

文章來源:聯合報/名家縱論/今年攸關台灣安全的三因素

【圖片為資料照】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