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的三個中國

2011-07-06 2009

如同胡錦濤所說的:「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思想上的統一是全黨步調一致的重要保證」。今天的問



如同胡錦濤所說的:「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思想上的統一是全黨步調一致的重要保證」。今天的問題是,在思想上中國已經一分為三,分別是胡錦濤所堅持的「黨的領導」論;溫家寶與民間社會所表達的「政改維權」論與薄熙來所主張的「光榮傳統」論,可以看到,這三種思想的目標都是為了中國的穩定發展,但顯然的,它們所採用的方法與規劃的道路大相逕庭。

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穩定壓倒一切」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在這個思想主軸下,改革開放的兩條腿就是政治向左轉與經濟向右轉,所謂的「政治向左轉」是指堅持黨的領導,指黨對政治、軍隊、經濟、社會與文化等一切層面的領導,因此在過去三十年,「黨政分離」、「黨軍分離」、「黨企分離」等構想全部消失,不可否認,江澤民與胡錦濤在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之下,仍從事行政改革與黨內民主的嘗試,希望以此推動「有序的民主」,然而成果非常有限。

相反的,中國共產黨全方位政治控制與全面性組織滲透的結果,雖然帶來經濟發展的成就,但是,絕對的權力,不可避免的帶來黨組織本身絕對的腐化與僵化;經濟發展的累積,不可避免的帶來人民自主意識的增長,以及分配不均下對公平正義的渴望。「有序的民主」顯然無法解決黨腐化與僵化的問題,不能滿足人民對權利的要求,更讓弱勢的社會階層感到絕望。

相對於胡錦濤,溫家寶則主張普世價值,他說:「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是整個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需要保證人民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要創造一種條件讓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要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環境下,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些公開主張得到海內外不少人的呼應,溫家寶儼然成為體制內改革派的領導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一代的紅色急先鋒,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所主張的「光榮傳統」論,一般人用「唱紅打黑」來形容這場大規模群眾性文化活動,但是就其「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的具體內容而言,既有孔子、孟子的語錄,又有馬列主義老祖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的語錄。因此這不是單純的「崇拜毛澤東」,更確切的說,薄熙來主張的是回歸光榮的傳統,在「精神可以變物質」的思想指導下,著重回歸光榮的中共革命歷史傳統,以追求公平與正義,可以算是「新保守主義」的一種。

過去30年來中國現代化最嚴重的挑戰,集中表現在三大差距與三座大山上,三大差距是指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東西差距;壓在中國人民的三座大山,是指看病難、上學難與住房難,而歷次民意調查,最受人民關切的政治問題都是共產黨的貪腐。另一方面,兩種現象的發展趨勢也很明顯,即黨的貪腐問題越來越嚴重,涉案層級越來越高,貪腐金額越來越大;人民上街陳情抗議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暴力程度越來越高,人數規模越來越大。

這種發展趨勢說明了,鄧、江、胡那種「傳統的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動力已經耗竭,至於未來中國會走向「政改維權」論或是「光榮傳統」論的道路,這得看哪一種思想較能吸引民心,答案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