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仇恨教育只會毀掉年輕一代

2017-03-20 884

仇恨教育之下的人,常常把正常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看做是沒有自尊的「賣國」行為。事實上,民族的自尊是一種冷靜而堅定的自我信賴,是在理解和尊重別人的基礎之上,建立自己價值的獨立意識。真正的自尊是一種健康的對待外國人的情感方式,無論對個人還是民族,都保持尊重,以公正的態度對待他們。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周健為FT中文網撰稿指出,仇恨教育之下的人,常常把正常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看做是沒有自尊的「賣國」行為。事實上,民族的自尊是一種冷靜而堅定的自我信賴,是在理解和尊重別人的基礎之上,建立自己價值的獨立意識。真正的自尊是一種健康的對待外國人的情感方式,無論對個人還是民族,都保持尊重,以公正的態度對待他們。

文章全文如下:

記得自己年紀青蔥的時候,和一個韓國女留學生聊路翎的小說《窪地上的戰役》。

胖乎乎的韓國姑娘很美,唯一我不喜歡的是總塗著個藍眼袋。我還記得她憤憤不平地說:「你們和美國人跑到我們家堨揖M,我們19歲的姑娘愛上了中國的士兵,他不但拒絕我們的姑娘,還把姑娘送的襪套和繡花手帕上交。好戰士應該去衝鋒陷陣,拒絕一個弱女子的愛情,有什麼值得讚美的?」

「小說中給姑娘取的名叫金聖姬,金聖姬是三十年代漢城一個有名的妓女,你們……你們根本不瞭解我們,韓國是一個小國,無論經濟、軍事如何發達,都永遠不可能主導這個世界。中國是一個大國,無論今天怎樣,都有可能成為強者,韓國永遠只能是一個弱者。」

「你們用大國的心態,傷害了我們的姑娘,還說得理直氣壯?」

我沉默了。

這位元韓國女孩看問題的視角很獨特,但這種追求自尊的方式,卻似乎有些不太健康。民族自尊心過強,太容易受傷害,這是包括韓國、中國在內的很多東亞國家的通病。對個體而言,這扭曲了人們的性格,對國家而言,則便於政府執行強權政治。政府會要求民眾的服從與奉獻,從而使它可以以集體的名義去為國家爭取「自尊」,而這往往伴隨著對個體利益的犧牲。

這與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事實上,任何人都有黑暗、殘暴、非人性的一面,特別是生活在高壓或無序的社會中的人,只要有合適的土壤,人性堛瑭鉥c、兇殘就會發芽生長,結出可怕的惡果。教育本來可以抑制人性之惡,但如果教育把「敵對者」視為「異類」,鼓吹對「異類」的批判、鞭撻和迫害,且視之為理所當然、值得讚賞的豪舉,而沒有任何負罪感,這種教育就是仇恨教育。這樣的教育,極其容易產生人與人之間的暴力與殺戮,「文革」就是一例。

如果說那位韓國女孩只是有些敏感的話,我們的一些人則是直接投身血腥的暴力。2012年9月15日,西安,那個被「愛國行為」迷惑的熱血青年蔡洋,用一記U型鎖砸穿了同胞李建利的頭顱,這就是仇恨教育的結果。在那場「愛國遊行」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畫面,居然是中國人跪求中國人手下留情。

最近網上流傳一段視頻,記錄的是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某小學的「愛國教育」。視頻中大概有幾百個小學生,舉起稚嫩的小拳頭,對著自己的腦袋,跟著老師高喊「抵制薩德、抵制樂天」。顯然,這也是一種故意製造危機意識的教育,一種仇恨教育。

任何國家、民族都可以追求強大。但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強大,是建立在持續不斷地開放和融合之上的,而不是用「愛國主義」來包裝對外界的傲慢與仇恨,並詛咒和侮辱每一個不贊同他們的人。理性的成年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區分政府間矛盾與民眾間矛盾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傳導給兒童。

如今商業的流動比人更容易,全世界就是一個大市場,不要以為抵制某國企業、抵制某國貨就是愛國。當抵制「樂天超市」的時候,你可能砸掉一位超市工作人員的飯碗,砸掉一個母親的工作,也許她們的孩子正在中國某一個偏僻的山村等待她把這個月生活費郵寄回去。

仇恨教育之下的人,常常把正常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看做是沒有自尊的「賣國」行為。事實上,民族的自尊是一種冷靜而堅定的自我信賴,是在理解和尊重別人的基礎之上,建立自己價值的獨立意識。真正的自尊是一種健康的對待外國人的情感方式,無論對個人還是民族,都保持尊重,以公正的態度對待他們。

而傲慢和仇恨始終是一種過敏的、病狀的自我意識,反映了自信的缺乏。真正的愛國主義應該是擺脫了自私、傲慢、虛榮和狹隘的自由選擇。沒有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愛國。

仇恨教育會破壞孩子們知行合一的實踐能力。在刻意製造危機感和仇恨的誘導之下,孩子很容易把自己孤立起來,切斷和外界的聯繫,切斷對多元文化的認知和瞭解,最終成為一個自大與自卑交織的人。

很多研究發現,孩子需要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成長,仇恨教育之下的孩子,其情緒表達、創新精神、專注力都會被壓抑,往後都會以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譬如:青春期的叛逆,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令人髮指的殘暴行為。

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快樂人生的基礎。仇恨教育之下的孩子,從小就對周圍的世界缺少安全感,對周圍的人鮮有徹底的信任,長大後與人共事合作也磕磕絆絆,他們往往對強者諾諾唯唯,對弱者暴戾有加,由此帶來的只會是一個讓所有人缺乏安全感、尊嚴感的社會。

放棄仇恨教育,不意味著學校不可以教育兒童愛國。愛國教育應該遵循正確的方式。首先,要防止對國家的愛墮落為對權力的依附。「愛國主義」起源於歐洲,法國大革命之後才被廣泛地使用,雅各賓派最早使用「愛國者」這個詞,是為了區別于過去對君主的忠誠與愛戴。愛國應該與「民族」和「國家」有關,而遠離對獨裁者和君王的依附。

其次,愛國教育應該建立在對別國事物的瞭解之上。外語為什麼在教育中不可或缺,就是為了幫助每一個人在瞭解自己民族的歷史的同時,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保持一種交流和聯繫的狀態。沒有一盆永遠在溫室堛漯嶍鈰楛d成長,沒有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在與其他民族文化相隔絕的情況下繁榮起來。

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人道主義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標是教會每一個人從歷史的統一中去理解人的生活,使他們能更加自覺地參與到本民族的、常態性的精神生活中去。這樣的教育才是人文主義教育,在這種教育之下,對國家的熱愛才能和對全人類的尊重正確地融為一體。人道主義和博愛精神之所以代表著人類的最高的倫理水準,是因為我們已經明白,地球村已經把我們所有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最後需要說的是,當你對自己同胞的行為感到驕傲和羞愧的時候,你也許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愛國不是集體的自私和對「自己人」的袒護,而是大家一起去承擔全人類層面上的共同倫理和道德。愛國包含著個體對於國家的道德責任。從此意義上而言,矯正同胞甚至政府的錯誤,也是一種愛國的責任。

文章來源:FT中文網/仇恨教育只會毀掉年輕一代

【圖片為資料照】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