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百日計劃」落實 陸學者:對台雙面刃

2017-05-16 5607

中國大陸與美國12日公布「百日計畫」貿易談判早期收穫清單。大陸學者說,中美修好固然在政治上會對台灣帶來一定壓力,但在經貿上,台灣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可能性反而增加。

中央社報導,中國大陸與美國12日公布「百日計畫」貿易談判早期收穫清單。大陸學者說,中美修好固然在政治上會對台灣帶來一定壓力,但在經貿上,台灣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可能性反而增加。

今年4月初川習會後,中美迅速啟動經貿談判,5月12日端出「百日計畫」的早期收穫清單中,由大陸讓利的項目占大多數,包括最晚7月16日起進口美國牛肉。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經貿學院院長黃建忠告訴中央社記者,「百日計畫」的貿易談判是以大陸對美有3470億美元貿易順差的貿易失衡為前提的,這意味著中方在談判中必須有較多的妥協。

而大陸方面之所以願意妥協,他說,一是因為受到周邊國家如日、韓等外交情勢影響,必須重新審視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二是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新上任,是全新政治交往的開始,也是雙邊修好的契機。

至於台灣在這份計畫中扮演的角色和受到的影響,有學者以「雙面刃」來形容。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說,大陸對美國開放貿易市場,對部分產業如金融領域來說,美國業者更不需要以台灣作為進入大陸市場的跳板,台灣面臨的競爭也加劇。

對台灣的好處則是,除了與美企同處產業鏈的公司能獲益外,因著大陸與美國關係改善,台灣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可比照世界貿易組織(WTO)模式,台灣在中國大陸加入後再加入。

他認為,中美修好固然在政治上會對台灣帶來一定壓力,但在經貿領域裡,美國不會因為大陸而放棄或犧牲台灣利益,「不會那麼傻」,所以台灣還是有空間。

黃建忠則認為,台灣是大陸跟美國交往考量的因素之一,但以整體政經格局來看,權重不是特別大。

他說,在「百日計畫」之後,還有「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畫」,目前的談判只是個起頭,遠還未達到深水區。

陳波說,這份早收清單象徵意義較大,「對美友好的善意超過對中美貿易平衡的影響」,因為牛肉貿易占兩國貿易的比重不會太高,而且大陸已對澳洲和紐西蘭開放牛肉進口。

而金融市場的開放,例如讓美國信用評等、電子支付服務、證券結算業務進入,其中有些本來就是大陸自貿區已經開放的業務。

真正的重頭戲是鋼鐵等產業,美國多次對從大陸進口的鋼鐵課以高額反傾銷稅,認為從大陸進口的低價鋼材已影響美國自身的鋼鐵廠。

黃建忠說,大陸的鋼鐵產能巨大,需要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包括以「一帶一路」倡議等綜合性手段減少過剩產能,即使「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畫」也未必能談到這個問題。

他預測,至少要到川普第一任任期結束時才會有具體討論,「也配合川普連任需要的政績」。

【圖片為資料照】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