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總統滿意度重挫,民進黨好感度逆向上揚

2017-06-05 11255

最近幾個月,這種黨籍立法委員尋求貼近民意的作法已經逐漸浮現,也似乎產生了民眾對民進黨評價的一定正面效應,這效應論理,對總統並不會是壞處─總比總統滿意度和民進黨好感度兩者以同樣幅度大幅下滑好得多,但是卻也不免令總統尷尬。

林濁水 / 評論

從4月底到5月20日超過12家民調公司做了民眾對蔡總統信任度和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相當接近。滿意度平均大約在35%上下,不滿意度約55%;信任度仍低於不信任度,但是大抵都在45%左右。和3、4月相比,景況呈現止跌甚至微幅上升的現象,例如台灣指標民調,滿意度從29.6%升到31.5%,不滿意度從58%降到57.1%。

不料過了520,依據戴立安所做的民調看來,景況明顯惡化。在戴立安做的民調中,滿意度出現了8個月以來最大的跌幅,降低了6%,降到25.5%的新低點;而不滿意度則出現8個月來最大升幅,上升了8.6%,升高到66.5%的新高點,嚴重的是,整個泛綠民眾的不滿意度越過了4成來到42.7%,甚至民進黨民眾的不滿都接近4成,到達了38.3%。至於時代力量民眾不滿意的更達到了50%。(三個月之間,時代力量民眾對蔡總統的滿意度變化起伏波動非常劇烈,很值得注意。)

在信任度方面,520之後,民眾對她的不信任度大幅上揚了6.3%,直跨過半,達到51%,信任度則剩下36.5%;甚至過去最支持她的年輕族群,不信任度也已經越過了信任度,20∼29歲年齡層是47.4%不信任她,只有43.3%信任。

一、民眾對總統滿意度

二、民眾對總統信任度

戴立安這個民調做的日期是520過後的24、25日做的。在520之前、之後短短期間變化這麼巨大,推測起來,原因應該是:

1、上台之初,她一如其他剛剛當選的總統,可以依靠民眾在蜜月期中的期待支持她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接下來便得靠她施政的作為來支持。周年,眾多民調都發現她各項重要施政滿意度都極度偏低,在戴立安做了10項政策民調,民眾的滿意度平均下來只有22.02%,這數據早意味著她3成多的個人滿意度遲早會撐不住而往下掉。《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評論:總統滿意度回穩中藏匿巨大危機》 只是沒有想到會掉得這麼快這麼大而已。

2、520前民眾滿意度雖然說是止跌,但是一則到底不算回升,二則10幾個民調平均才35%的滿意度畢竟不足以振奮人心,這樣的數據在不到一個月之中出現了約15次之多,民眾遭受密集轟炸,以致於對她信心難以維持得住。

3、她危機處理的做法反而成了新的危機。她強調施政並不是為民調;在就職周年慶選擇不發表演說;取消記者茶敘,三管齊下做為對民氣低落現象的「危機處理」手段,結果反而深化了民眾的危機感,民眾信心備受衝擊。

幸好,這個新民調中泛綠民眾對她的信賴度雖然重挫了將近1成5,但是還維持在67.1%的高檔,是她可以賴以勉力施為甚至再起的靠山。

其次,值得綠營人士慶幸的是,儘管民眾對蔡總統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比一個月前調查的大幅下挫,但是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卻逆勢上揚。

本來,一年來,民眾對總統與民進黨的好感度兩者大趨勢是同步下滑,但是從一開始,2016年5月,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一直略為領先總統的滿意度,2016年5月,總統滿意度50.2%,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略高,51.8%,此後差距大體上逐月微幅增加,到了今年5月兩者之間,一個雖然大幅下滑,另一個反向微幅上揚,雙方差距擴大,到了8.5%之多。

雖然,名義上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是中央黨部,但是民眾對民進黨的評價最主要來自於對中央行政的感受,其次對國會立法及重要地方首長的觀感而不是對中央黨部的看法。這造成了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略為比對總統滿意度的結果。

三、民眾對總統的滿意度和對民進黨的喜好度變化趨勢圖

現在且先撇開地方執政的影響不談,專就中央行政、立法兩部門的影響方面來看。

儘管總統方面強調組的內閣是超黨派內閣,也就是內閣的組成和黨無關,但是在國會這一方面,國會黨團總召運作強力配合總統領導,在重大爭議政策如一例一休、前瞻計劃(甚至同志婚)等為了強化配合度甚至採取了一分瑩、二十分瑩等的大動作,於是民眾對民進黨團和黨的好感度隨著民眾對總統滿意度下跌同步下跌;但是由於蔡總統權力偏向總統制運作的結果,逐漸地,行政立法有時不免出現制衡的效應,黨籍立委在例如年金、一例一休等重大的政策爭議或一些並不重大但社會關心的爭議中比起行政部門,或者更顯示改革精神,或者更站在多數民意一方,因此一定程度地拉住了民眾對黨的喜愛度,使其波動不致於完全受制於民眾對總統滿意度的浮沉。

最近幾個月,這種黨籍立法委員尋求貼近民意的作法已經逐漸浮現,也似乎產生了民眾對民進黨評價的一定正面效應,這效應論理,對總統並不會是壞處─總比總統滿意度和民進黨好感度兩者以同樣幅度大幅下滑好得多,但是卻也不免令總統尷尬。

我們很難想像,民眾對總統和對黨的評價從此真的會一上一下,完全背道而馳,這應該是不可能的,比較可能的應該是兩者趨勢同向;但是落差繼續擴大。無論如何,其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繼續觀察的現象,因為若落差進一步拉開,對權力的運作恐怕將醞釀出一個我們過去陌生的重大憲政意義。

【圖片為資料照】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