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的電力政治學

2017-08-28 737270

十多年來,電力問題一直存在著許多辯論,而每每一到夏天用電高峰,限電的消息更充斥各媒體管道,其他如風災地震的威脅,也讓台灣民眾對於停電一事見怪不怪。在台灣,能源的取用從購買到輸配,甚至到最終處理,是個相當龐大的經濟活動,無論風險、效率,事實上,政府、民眾、台電應該互相信任,但卻一直互相牽絆。

作者/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台灣產經建研社研究員張昱謙

比起年改或同婚等等議題,「2025非核家園」更會是民進黨未來執政的生死符。我們必須肯定這是個很有意義的目標,但815的大跳電,不僅僅跳出能源管理問題,其實背後最嚴重的更是互信問題。

引述前些日子經濟學人亞洲版報導中的一句話 : 「電力問題將衝擊著引領台灣經濟的科技產業投資。」 這樣的判斷其實並非空穴來風,在國內也時有所聞,但新聞會躍上了國際報導,我們必須要引以為戒。

十多年來,電力問題一直存在著許多辯論,而每每一到夏天用電高峰,限電的消息更充斥各媒體管道,其他如風災地震的威脅,也讓台灣民眾對於停電一事見怪不怪。談到電價的調整,幾乎所有士農工商都會一同起身抗議,因此,電價的調整也被視為一種政治自殘,導致整個電力問題全都由供給端和政府一肩扛起,利用沒效率的補貼也在所不惜。在台灣,能源的取用從購買到輸配,甚至到最終處理,是個相當龐大的經濟活動,無論風險、效率,事實上,政府、民眾、台電應該互相信任,但卻一直互相牽絆。

完整的能源轉型計畫是信任基礎

引述台灣大學社科院風險中心的研究,德國能源轉型強調的並非是由上而下政府一條鞭式行政命令的執行,而是強調公民參與的重要性,參與的面向並非只有執行面要求節能、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更強調公民、政府、企業都能在能源轉型過程中「認清目標」。德國能源安全供應倫理委員也很具體的反應上述的描繪,該會在2010年開始訂立能源轉型40年規劃,從能源發展、溫室排碳規劃、電網佈置運輸、電價穩定、社會參與,分別訂立短中長期的目標。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總理梅克爾隨即宣布2022廢核的目標,至今雖然很多財經機構並不看好這個目標能夠達成,但包括其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溫室氣體排放等,都看得到有卓越的成績,甚至德國今年更加碼要在2030後禁止燃油汽車的生產。

台灣98%的能源必須仰賴國際貿易,加上台灣是個海島,向周遭國家購電代價高昂,不會是選項,因此海運風險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而我們外交實力並非強大,區域政治的變動都有可能影響電力供給,能源問題扎扎實實就是國安問題,這無庸置疑。除了上述兩項外在因素,內部管理在這次大跳電事件中也曝露無遺,最關鍵的是電網的輸配置;其次,面對無法明確說明且缺乏規劃的備用容量率,這即將變成下個立院會期的政治引信。所以,在談廢核家園前,不禁想問,那我們的能源轉型規劃在哪裡呢 ?

台電於今年五月發表了長期電源開發方案,計畫在2020年先將燃煤發電提高至50%作為過渡,到了2025再降回30%以下,同時,再生能源目標將達20%,而天然氣發電則拉高至50%,所有核能電廠在2025年前除役。此外,行政院在日前也鄭重宣布,明年的備用容量率要回到13%。先不論整部計畫的可行性為何,相較德國的規劃,我們真的還缺少了許多更客觀具體的評估說明,包括像成本、軟硬體需求等,面對這樣的能源轉型報告,民眾相信的程度會高嗎 ? 令人感到最可惜的是,電價和電網改善,其實是最應該說清楚的,但相關資料付之闕如。

「能源要轉型,電網要先行」

台電每年都有電網的更新預算在執行,但未來再生能源利用的關鍵,其實是區域式電網以及智慧電網的普及。引述天下雜誌的報導,德國在2015年至2030年間,預計投入3兆台幣改善目前電網的輸配方式。台灣是個海島,境內又多天災,無論就國家安全或者輸配電的效率,這兩種電網的增建趨勢有其必要,否則像花蓮和平電塔或者815的跳電,必定會一再發生;改善電網除了分散停電風險,智慧電網更能夠讓供電者利用數據分析,控制發電、儲能、配送等調度,將有助於增加再生能源發電的穩定性和經濟價值。所以電網的開發其實也會影響民營電者的投資意願,遺憾的是,至今,政府尚未在這塊有明確的方向,「能源要轉型,電網要先行」,這則鐵律無庸置疑。

「天下沒有免費午餐」

至於電價,值得慶幸的是,全球能源價格在產油國家互相較勁之下,近兩年持續維持在歷史相對低檔,依據我們的電價計算公式來推演,即便未來一年內油價漲回平均每桶70美元,台灣民生用電預料都還不至於因成本上升而遇到上漲的壓力,但這並不是長期存在的利多,能源價格勢必會有起落。

根據目前台電所公布的發電成本來看,今年台電太陽能的發電成本高達每度8.32元,而民間一般也多在5~6元之間,燃氣是2.19元,燃煤最省,每度僅需要1.33元。我們必須要認知到,能源價格不可能永遠處於低檔,而工研院的報告也指出,德國推廣再生能源所帶來的成本,包括電網建置、開發、以量制價等考量,確實轉嫁至民間電力消費之中,使得德國2010年後,雖然國際原物料價格滑落,但仍幾乎年年調整電價,平均每年增長10~15%。

依據台電的規畫,雖然我們只規劃讓再生能源上升達總發電量的20%,但這其中所牽扯的轉型成本,還包括環境汙染成本,相信這並不是台電能夠單獨負擔得起的投資。舉例來說,上個月風災過後,台電評估花蓮和平電塔的電網改善費用達125億元,而西部人口稠密,土地利用更加難以溝通,改善的困難程度和量體一旦更高,最終必定和電價之間有所拉扯。當電價的調整聲音出現,政治的考量就會出現,恐怕最後能源轉型一延再延,終將造成人民對執政信心的崩落。

廢核只是一個階段,不能當成一個目標

整個能源轉型的規畫,其經濟規模並不亞於前瞻建設,這之中,光是能源人才的培育和工程人力需求等,就是一個相當龐大的長期計畫,說能源轉型就是第二個前瞻建設一點也不為過,既然如此,整個非核家園就絕對不是只有台電、能源局要領頭負責而已。

此外,執政者必須有一個信念,廢核只是一個階段,不能當作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也因此,「非核家園」的重點在於有沒有正確的轉型步調,而絕對不是廢核步調的快慢。如果為了面子達成廢核,結果只是電力調度帳面上不同,這是自欺欺人;如果廢核目標緩慢或延遲,民眾一定會訕笑批評,但這是一時的,能源轉型若穩定地走在軌道上,終究能成人民之福;最怕就是未來遭到批評時,竟發現能源轉型根本沒有軌道可循,都走了一半恐要重新來過,這會讓人民轉而生氣和失望,也會讓好不容易得到的廢核社會共識,重新豎起對立,最後,人民過去對國民黨執政失去信心的情緒,將會投射在2024的民進黨身上。

2025非核家園是值得追求的,既然決定,就勇敢的去做!還沒有規劃的,亡羊補牢猶未晚!尷尬的,該說明就提早說明!方向正確的前進,才有意義。最後,大家才能沒有猶豫的永遠戰鬥下去!

【圖片為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