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黨員嚇壞的國民黨:黨內民主初體驗

2017-10-11 4476

對體質已經孱弱不堪的國民黨而言,不管是擁抱黃復興或是擁抱人頭,最終都是死路一條。在這個全球政治都發生巨變的時代,國民黨應該做的,恰恰不是落實黨內民主,而是如果降低黨員對提名、決策的影響力,跳過黨員的牽制、直接擁抱群眾,才可能「接地氣」,回應變化迅速的民意。

單厚之/評論

這個週日,國民黨將舉辦首次地方黨部主委直選。在國人還在議論這個「最沒有國慶味的國慶日」的時候,國民黨內卻是真刀真槍的殺得火熱。

地方主委直選,是國民黨2016大敗之後,最重要、變動最大的黨務改革。原本的規劃應該是要全面實施,但吳敦義上任之後,就以考量2018選舉為由,改為分區、分階段,也被外界批評是吳敦義就任黨主席之後,第一張「跳票」的競選政見。

國民黨第一次的地方黨部主委直選僅有四都六縣,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新竹縣、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金門縣及連江縣。這10縣市都已經是黨中央「挑過」,認為競爭比較不激烈、不至於造成傷害的選區;但仍有5縣市有2組人馬角逐,尤其以「天龍國」—台北市的選情最為詭譎。

國民黨台北市有2人登記參選主委,分別是市議員鍾小平,和郝龍斌擔任市長時代的民政局長黃呂錦茹。

鍾小平在黨主席選舉一役力挺吳敦義,也吸收了不少新增的黨員;選後則打著吳敦義系統的名號,很早就表態要參選台北市黨部主委,並極力促成將台北市列為首波直選的範圍。外界一般認為,以鍾小平吸收的黨員數,市黨部主委幾乎是鍾小平的囊中物。

由於鍾小平有可能參選立委,如果總綰台北市輔選的兵符,對所有現任立委都是一個不確定的威脅。另一方面,鍾小平的作風特異,即便對市議員的威脅沒有這麼大,也會增添不確定的變數。萬一鍾小平當選之後,真的在每個選區都大搞特搞「海選」新人、甚至超額提名,現任議員即便最後仍能連任,荷包也要大出血。

根據媒體報導,國民黨中央原本一度要直接指派黃呂擔任台北市黨部主委,但由於黃呂本人意願極低,又考慮鍾小平的反彈力道,才將北市列為第一次開放直選的縣市。

但據了解,在確定台北市主委直選後,吳敦義夫人蔡令怡就多次致電要黃呂準備參選,甚至就連黃呂跟著郝龍斌到廣西參加「桂台經貿合作論壇」時,都接到蔡令怡的勸進電話。

黃呂是郝龍斌擔任市長時的民政局長,但知名度並不高,也沒有參選公職的打算跟可能性,在決定參選市黨部主委之後,很快就成了所有公職力挺的最大公約數。

黃呂錦茹10月7日舉行「光復台北」參選記者會,不僅前總統馬英九、副主席郝龍斌都親自出席力挺,台北市的立委賴士葆、蔣乃辛、不分區立委曾銘宗、表態參選市長的前立委丁守中、前市黨部主委鍾則良以及多名市議員都親自到場。參選記者會的排場之大,讓到場採訪的媒體直呼,就算是直轄市長候選人也不過如此。

雖然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並未表態支持誰,但黃呂舉行記者會的地點,就選在吳敦義卸任副總統辦公室所在的台玻大樓,也正是吳敦義勝選黨主席之後,召開記者會的地方。黃呂的競選團隊也延攬了前立委鄭麗文、學者江岷欽等吳系的文宣大將,分別出任競選總幹事和執行長,背後的意義,不言可喻。但即便有這麼多黨內大咖的加持,國民黨內對黃呂的選情也不敢樂觀。

主委直選,是國民黨第一次的嘗試。但把一個主委直選打成直轄市長、黨主席規格的背後,其實反應的是,國民黨對於目前結構、生態的強烈不適應與無所適從。

當初之所以會有主委直選之議,就是因為國民黨地方受夠了馬英九、洪秀柱之流的黨主席,對地方完全陌生,卻經常喜歡空降主委到地方。馬英九時代還有中央執政的資源也就罷了;到洪秀柱時代,德不配位的情況更是變本加厲,地方才會提出主委直選作為反制,出發點根本就是為了「防洪」。

在洪秀柱參與黨主席補選一役,國民黨所有政治人物都見識到了黃復興「鐵票」的厲害,鐵騎踏過之處,非死即傷。為了對抗黃復興,國民黨人只能學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唯有清兵,才能打敗闖王;唯有人頭黨員,才可能打敗黃復興。

但打敗了黃復興、打敗了洪秀柱,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各方不同勢力引進了大量的人頭黨員,卻沒有人真的搞清楚,到底分布在哪些地方、掌握在哪些人手中?所以面對黨內競爭時,比對外更如臨大敵、料敵從寬,用市長、黨主席的規格,來打這場主委選戰,而且多數人還認為勝算不大。

國民黨連續被洪秀柱、吳敦義這兩條「蛇」咬了一口,現在看到「草繩」都嚇得半死。國民黨上下,沒有幾個人真的搞得清今天黨員的樣貌、會為誰所用?講得更白一些,今天這些黨員為何而來、為誰而來,有沒有可能凝聚共同的願景、大選時究竟會不會投給國民黨候選人一票,都沒人搞得清楚。

而國民黨卻偏偏選在這個最混亂的時間點,給了黨員最大的權力。

無論黃復興或新進的「人頭黨員」,國民黨的黨員結構都嚴重背離今天台灣社會的母體。以國民黨今天孱弱的現況,不堪的席次,也沒有道理再玩過去那種「百萬黨員」的遊戲。

對體質已經孱弱不堪的國民黨而言,不管是擁抱黃復興或是擁抱人頭,最終都是死路一條。在這個全球政治都發生巨變的時代,國民黨應該做的,恰恰不是落實黨內民主,而是如果降低黨員對提名、決策的影響力,跳過黨員的牽制、直接擁抱群眾,才可能「接地氣」,回應變化迅速的民意。

鍾小平與黃呂錦茹,分別象徵黨員路線與政治菁英的意志,這場戰役的勝負,也將會影響國民黨未來權力競爭的模式。但現在究竟是不是落實黨內民主的好時機?落實黨內民主是否就能贏回政權?國民黨自己該好好想清楚。

【圖片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