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就咳誤為感冒 他肺阻塞險喪命

2017-10-27 645

肺阻塞是因長期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致病因子包括長期吸菸、空氣污染、職場危害暴露、感染、遺傳及老化等,其中又以「抽菸、PM2.5空汙」為最大致病危險因子。民眾對肺阻塞認知薄弱、加上喘、咳、痰的初期症狀與氣喘、感冒等疾病易混淆、及篩檢評估較複雜,患者多半在40歲後才逐漸出現症狀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現年64歲、有35年菸齡的何先生,7年前,只要走路就喘、講話講不到3句就開始咳嗽,以為只是小感冒,以為服用止咳藥、喉糖,還跑去看中醫就會好,但症狀卻沒有改善,到診所求診,被診斷是支氣管擴張症,斷斷續續治療了2年,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喘、咳的狀況竟然更加嚴重,最後才到胸腔科檢查發現竟是罹患肺阻塞,恐引死亡風險。

何先生說,肺阻塞讓他連洗澡都無法好好完成,咳到冒冷汗,洗到一半就衝出浴室,早上起床、晚上睡覺前都要咳上半小時,躺平不到30分鐘就能咳出一整杯痰。外出時,更要隨時攜帶塑膠袋,不時咳痰的舉動,更引來路人側目,也使親朋好友以為他得了重病。眼看病況日益嚴重,何先生經家人建議再次就醫,才發現是罹患「肺阻塞」,病情更達中重度,甚至被醫師宣判為「中度殘障患者」,稍有不甚急性惡化更可能住院,死亡風險增。他說,從沒想過會因為抽菸,害得自己連講話、呼吸都這麼辛苦。

替該名患者診治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監事暨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林慶雄表示,肺阻塞是因長期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致病因子包括長期吸菸、空氣污染、職場危害暴露、感染、遺傳及老化等,其中又以「抽菸、PM2.5空汙」為最大致病危險因子。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形容,呼吸道就像是密布的公路網,將吸入與吸出的氣流想成車流,如果罹患肺阻塞就代表公路有超過障礙物,導致氣流無法順利通過。

余忠仁說,因為民眾對肺阻塞認知薄弱、加上「喘、咳、痰」的初期症狀易與其他像是氣喘、感冒等疾病混淆、以及篩檢評估方式較複雜,且患者多半在40歲後才逐漸出現症狀,往往被歸因於老化所致,甚至多數人走沒兩步,爬沒三階就喘不停,仍未覺察不對勁,而錯失治療先機,也讓該疾病因此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 。

林慶雄指出,台灣40歲以上成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肺阻塞,患中重度肺阻塞患者占5.4%(約64萬),而實際接受治療者不達4成,還有40萬人並未接受治療,顯示國人對於肺阻塞的認知及影響嚴重性仍十分不足。他說,喘、咳、痰雖看似不影響生活,但是當肺功能逐漸惡化、呼吸困難,就會危及生命。研究顯示,台灣肺阻塞第一次住院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 ,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

如何預防肺阻塞找上門?余忠仁強調,抽菸是最可怕的危險因子,如果不幸得到肺阻塞,肺部功能受損為不可逆,就算戒菸也只能緩解症狀,因此避免抽菸是最好的方法。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委員暨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說,根據統計,有抽菸與沒有抽菸者相較,罹患肺阻塞的風險增加2至2.5倍,此外空汙影響也不可忽視,有沙塵暴或PM2.5危害時,若一定要出門應戴口罩,於高粉塵區工作,雇主也應重視勞工衛生環境。

肺阻塞越早治療越好!邱國欽提醒,一旦發現有喘的問題,就要提高警覺,有可能不是體力變差,而是肺功能出了問題,除了接受X光檢查排除不是其他疾病引起,也要進行肺功能檢查,輕度患者早期治療能從有點喘恢復到不喘、而喘得很厲害的人能變得比較不喘。現行輕度肺阻塞患者以單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為主,中重度肺阻塞患者則以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如反覆急性發作,則建議加上第三項藥物-吸入性類固醇,改善慢性發炎問題。

何先生經確診治療後,喘咳痰的狀況日益好轉,他說,雖然知道受損的肺功能已無法再恢復到以往,不過只要透過正確積極的治療,也養成每天爬山、游泳的運動習慣,有效控制病情,就能活得與一般人同樣自在。

【圖片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