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蹟,知名度0.8%經濟部長拚經濟! 部長都是無名陌生人

2018-02-02 16978

蔡總統上台都已經1年半了,部長居然沒有一個有20%以上的知名度,實在太不合情理了,但是閣員中被認為最該換的,也只有41.3%希望她下台而已。表現的假如不是民眾的寬容性格,那最可能就是民眾認為今天做不好,責任不在他們身上或者是民眾認為他們固然差,但是也找不到什麽人了,台灣已經缺乏可以當好部長的人了。

林濁水/評論

民眾對經濟現況高度不滿,拚經濟是政府當務之急,但是應該承擔重中之重的責任的經濟部長沈榮津,他的社會知名度依美麗島國情調查只有0.8%!

這未免離譜。部長連名字都讓民眾叫不出來,成為無名之人,怎麼會有威望和政治能量拚經濟。相對應他0.8%知名度的是只有11.4%民眾肯定當前經濟狀況。而且這個月還比上個月壞,降了1.5%。

經濟部長固然是整個內閣中最沒沒無聞的,但是其他的閣員狀況好得非常有限。

例如大家都對當前兩岸關係緊繃超過陳水扁總統時而緊張得很,陸委會主委責任空前重要,但是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她的知名度只有7%!

一月國政調查,民眾沒有辦法回答部會首長是誰的高達59.4%;12個重要部會首長的知名度,依離譜程度排列如下:

(01)經濟部長沈榮津 0.8%
(02)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 1.3%
(03)教育部長潘文忠 2.4%
(04)內政部長葉俊榮 5.4%
(05)陸委會主委張小月 7.0%
(06)文化部長鄭麗君 9.5%
(07)勞動部長林美珠 11.2%
(08)國防部長馮世寬 13.8%
(09)外交部長李大維 17.2%
(10)法務部長邱太三 18.3%
(11)環保署長李應元 18.4%
(12)交通部長賀陳旦 18.5%

12個重要部會首長的知名度沒有一個達到20%,沒有達到10%的有一半,而大家認為最重要的經濟部,還掉車尾,連1%都不到!連重要部會都這樣,可見幾個執勤警察不認識客委會主委實在一點也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無疑的,這數據拿出來,在當代民主國家,保證是世界記錄了。不被認識的內閣,當然不會被認同,民眾滿意度差是很自然的,只有27.7%;不滿的56.3%。

民眾既然不滿,希望換人改組的也就遠高於維持現狀的。比率是47.8%對30.1%。個別部會民眾希望換首長的強度依序是:

(01)勞動部長林美珠 41.3%
(02)國防部長馮世寬 33.5%
(03)交通部長賀陳旦 31.8%
(04)法務部長邱太三 31.5%
(05)經濟部長沈榮津 29.5%
(06)外交部長李大維 27.1%
(07)陸委會主委張小月 26.0%
(08)教育部長潘文忠 25.7%
(09)環保署長李應元 24.7%
(10)內政部長葉俊榮 22.2%
(11)文化部長鄭麗君 12.7%
(12)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 12.4%

這些數據呈現了幾個特別的現象:

一、民眾最希望換人的是勞動部長,超過4成民眾希望換人。但是奇怪的是4成民眾希望換部長,但是卻只有11.2%叫得出部長名字是林美珠。可見民眾已經沒有興趣認識部長是誰了,只知道他做得不好,民眾只對換人有興趣。

這情形在經濟部更明顯,高達三成希望換人,但是部長知名度只有0.8%。

民眾那麼希望勞動部換人,關鍵在一例一休的修法。但是顯然並不見得是民眾對修法的結論高度不滿,因為根據包括台灣民意基金會等三家民調公司調查,有過半民眾支持修法的結果。(《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時力三大公投案衝擊評估》)因此所以民眾的不滿主要應該是在整個修法過程中部長扮演的角色不以為然。

然而在整個過程中影響最重大的幾個關節其實是:1,總統在選舉中模糊地呼應勞團反對減7天假,和新一屆民進黨立委當選後在馬總統在任時力挺勞團,等到蔡總統執政後又反悔;2,第一次修法時立委即興加碼「做1給4、做5給8」,後來發現窒礙難行;3,朝野協商草率通過黨團提案勞基法加班換補修條文等。以上這些環結都不是現任部長林美珠造成的,但是因為她是部長,只好「不概括,但是承受」,民眾認為她應該負責。

二、在換人名單上外交部長李大維排名第六,希望換人的民眾也接近三成,這擺在總統一再強調台美關係空前好,台日關係也不錯的現實上並不搭調,可見多數主張換人的民眾是受到激進獨派的影響,認為「老藍男」非換不可,不一定是政策出了什麼大問題。

三、兩岸關係空前惡劣,但是認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該換掉的,反而沒有認為外交部長該換的多, 這對比怪異不合邏輯。原因在哪裡,台灣民意基金會稍早針對兩岸做的民調應該可以參考。據基金會的調查,總統剛上任時,因為在立場上,總統接近社會主流價值,她的兩岸政策,民眾也因此得到高度肯定,但是很快的,政策肯定度急速雪崩,到了今年1月,滿意度剩下30.8%,不滿意的高達59.6%,其中非常不滿意的有 24.6%。

由於慣例上兩岸事務一直是總統最親力親為的專屬權限,因此,民眾究責的對象很自然的就在總統,而不是陸委會主委。

四、國防部長馮世寬 33.5%民眾認為該換,名列第二,這一方面是國防部狀況不斷,部長講話怪異,再加上和李大維同屬於總統偏愛的老藍男的緣故。

五、交通部長賀陳旦 31.8%,名列第三,關鍵在常做不接地氣的發言。

六、法務部長邱太三希望換的民眾也有31.5%,顯然是挺扁和挺同民眾反應的結果。

蔡總統上台都已經1年半了,部長居然沒有一個有20%以上的知名度,實在太不合情理了,但是閣員中被認為最該換的,也只有41.3%希望她下台而已。表現的假如不是民眾的寬容性格,那最可能就是民眾認為今天做不好,責任不在他們身上或者是民眾認為他們固然差,但是也找不到什麽人了,台灣已經缺乏可以當好部長的人了。

到底原因是那一個,看來這兩個原因都對。

堂堂部會首長卻成為社會的陌生人,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現象。2009年12月,馬總統就任了一年半多,部會首長知名度只有一個過三成,兩個兩成,其他都在15%以下甚至有好幾位1趴部長,當時經濟部長就是3%部長施顏祥。

當年民調做出來的時候,嚇了大家一大跳,民進黨也就不客氣地大大嘲笑馬總統一番,沒有想到今天內閣居然還更慘。

2017年2月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林全內閣12位部長知名度排行榜,只有交通部長賀陳旦超過兩成,是21%,其他的都不到一成;如今又過了快一年了,反而連一個超過兩成的都沒有,真難以想像在這不算短的時間中他們到底在做什麼?

伴隨著部長成為社會陌生人現象的是當權者往往找不到人組閣,這危機在馬總統執政後期就非常嚴重了。這當然不表示政界、官場中喜歡做部長的很稀少,而是既要讓主導內閣的總統喜歡而社會又認可,同時當事人又有意願的,的確是難找。到了蔡總統當選,首先,林全就經過蔡英文千拜萬託才答應當閣揆的,然後輪到林全要安排蔡總統喜歡的人當部長時,困難跟著重重。好不容易組成了內閣了,而他的樣子就是現在的樣子。

這真是台灣部長人才缺乏危機愈來愈嚴重的強烈表現。

依據剛組成政府的時候總統的理念可能會認為部長這樣弱勢反而不是問題。總統在林全內閣時代,權力行使的架構是大總統配上大政委。總統和政委都大,總統凡事直接掌握直接出頭,光彩集中總統身上,然後政委再一改過去幾十年的體制,由幕後協調角色轉換位置站到台前秉總統意思發號施令。這樣的權力行使架構,部長隱形化只會是合情合理的結果。

賴清德擔任閣揆後,一方面,要求政委要就重大問題積極邀集各部會溝通,但是獲致共識後,要由部會首長出面宣布,政委是幕僚,不適合召開記者會,奇特的大政委回歸常態化(《自由時報/焦點評論》執行力2.0》);另一方面,依閣揆的說法總統也對他充分授權;特別的是再一方面,總統說賴清德的溝通比林全更好,說話比較委婉,雙方「有商有量」。

現在內閣總體弱成這樣,民眾多數認為該換,如依蔡總統過去用人軌道,非常不喜歡換人。然而如今終於傳出內閣要換人了。如果依民調來看可以說幾乎該整個都換,而不是傳聞中的小幅改組才是;問題是循著10幾年來台灣愈來愈沒有當部長人才這個不幸的軌道,未來恐怕連小幅度換人都不容易,何況可以氣象一新的大幅改組。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總統滿意度掉到25.3%,執政黨的認同度23.7%,內閣總體滿意度只有比前兩者好一點點,掉到27.7%,局面只剩下行政院長一個人在苦苦撐盤,但是所謂撑盤主要是信任度還有52.1%,這並不算高,而滿意度已經剩下40.9%被不滿意度40.5%追上了,情況真險峻。但是要強化內閣,如果連換幾個像樣的人入閣都換不到,或換了人,會不會仍然因為體制「羈絆」或上面的領導風格影響而效果仍然有限?真令人捏把冷汗。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