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地公布3部長名單 華裔時隔44年重任財長

2018-05-14 2076

馬來西亞新任總理馬哈地1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十名部長當中暫時敲定了三個,包括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和內政部長,分別是希望聯盟其中三個政黨民主行動黨、國家誠信黨和土著團結黨的首腦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財長林冠英是馬來西亞44年來首位華裔財長。

綜合報導,馬來西亞新任總理馬哈地1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十名部長當中暫時敲定了三個,包括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和內政部長,分別是希望聯盟其中三個政黨民主行動黨、國家誠信黨和土著團結黨的首腦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財長林冠英是馬來西亞44年來首位華裔財長。

另外,遭前首相納吉革職的前副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擔任內政部長,至於國防部長則由誠信黨主席莫哈末沙布(Mohamad Sabu)出任。

胡逸山:睽違一甲子的變天 馬來西亞民主的初嘗試

馬來西亞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ASLI)國際事務高級顧問胡逸山博士投書BBC中文網指出,馬國政壇史無前例的變天,其最大意義不在於對比朝野雙方的政績或承諾,而是在選民心目中與腦海里,深深的種下「政權可以輪替」、「政府可以更換」思維種子,日後可以更有效地以五年一度的選票與每時每刻的監督來制衡政府的龐大權力,令後者因為隨時可能被趕下台而不敢造次。

文章全文如下:

馬來西亞自建國以來的半個多世紀堙A皆由當下稱為國陣的同一個政黨聯盟所執政。在本屆大選中,由多個反對黨所組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希盟)成功擊敗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國陣)而贏取了執政權。這是馬國政治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因為其開啟了馬國的政黨輪替先例,為以後的兩線制政治運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雖然本次大選的整體結果出乎絶大多數議論之外,但也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先兆可尋。在之前的兩次大選堙A反對黨陣營已經大有斬獲,皆破除了國陣在國會堭o以輕易修憲的三分之二大多數席次。

在2013年的大選堙A希盟的前身人民聯盟(Pakatan Rakyat;民聯)甚至贏取了比國陣還多的選票,不過在各選區選民數目不均勻的現實下,仍由國陣贏獲過半的議席執政。

在這一屆大選堙A馬國全國依選區共劃分為222個國會議席,任何一方要得以掌握執政權,都必須贏取至少112個議席。而希盟與其友黨共囊括121個議席,國陣則只贏79席,即便聯合了其他政黨,也就只能湊到100席左右,明顯是敗下陣來。

在州級的選舉方面,國陣一向來也執政絶大多數的州屬,但在本屆大選堙A希盟除了原先執政的檳城與雪蘭莪外,根據成績趨勢,也攻下了至少另外五州的州政府。國陣在一夕之間,從原先在國州層次的執政權皆固若金湯的「大好」形勢,淪為一個只在寥寥數州執政的反對黨,政治角色可謂與希盟對調。

發生在東南亞的美式選舉

馬來西亞雖然奉行的是英式的議會式民主,但這是一場在形式上極為酷似美式總統選舉的大選。國陣是由原任首相納吉(Najib Razak;又譯納吉布)領軍赴戰,而希盟則是由更早的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ed;又譯馬哈蒂爾)再度出馬領導。

納吉原是馬哈地在某種程度上的政治繼承人,起碼當年馬哈地也有份推納吉一把,讓後者成功登上相位,但後來兩人基於政治與其他方面的歧見而分道揚鑣,馬哈地選擇(第三度)退出國陣的骨幹政黨巫統,自組一新政黨後加盟希盟,並成為後者的主席。

而在本屆大選短短不過11天的正式競選期堙A只見納吉充滿微笑的肖像充斥掛滿大街小巷的海報、布條上,路旁的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更有他動態式的政治訊息宣導,令人有時不經意地混淆,到底是被呼籲投票給某選區的國陣候選人,抑或投給納吉。

馬哈地一方則著重在各地辦超大型的群眾集會來為希盟的選情造勢,由馬哈地親自擔綱「演出」,場面雖未至萬人空巷,但也還是極為震撼人心的人山人海。所以,這是一場猶如納吉對壘馬哈地的超級大賽。

在本次大選的課題選項方面,希盟明顯的是處在主動的地位。特別是馬哈地醫生在其以網上網下多種形式呈現的政治信息堙A主攻的就是他指涉及納吉的有關一馬公司(1MDB)的一系列「揚名國際」的醜聞,進而指責馬國當局演變成一所謂的「偷竊者政權」,令國人蒙羞。而馬國社會各界,特別是中下層階級所貼身感受到的物價高漲的民生疾苦,被希盟宏觀地描述成主要是由納吉所推動的消費稅所導致,所以希盟答應在如獲上台當政在白天之內廢除消費稅的選舉承諾,也還是頗為贏得好感的。

至於國陣方面,則一方面強調有關一馬公司的各項指責業已被納吉欽定的執法當局調查「完畢」、「沒事」;另一方面也自多年以來就採取比較微觀的手法,通過民意調查等方式找出各個對國陣執政不滿的小群體,然後為彼等「量身」打造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如就某個年齡層、收入、性別等而推出的援助金、就業與培訓計劃等,理論上是把所有這些小群體積沙成塔地收編回來,就會成為一龐大的投票群。

然而,大選結果顯示這個策略終究還是失敗的,因為大多數的選民是選擇了更徹底的解決方法,即把執政的國陣整體的連根拔起。

華人的期盼 中國投資的延續

此外,馬國華人選民在這次的大選與上兩屆一樣,絶大多數不把票投給國陣。這主要是因為華人選民認為在巫統主導下的國陣,種族沙文主義的氣焰高漲,而國陣奡X個以華人黨員為多的成員黨,被認為未能很好地捍衛華人應有的權益,在政府堛漫瓵袟妢角色可有可無,所以彼等的黨魁都在選戰中敗下陣來。

反之,在剛上台的希盟政府堙A華人議員佔了幾近三分之一的數目,而且希盟的各成員黨起碼到目前又是平起平坐地議定政策,所以華人選民應該是認為彼等的權益在新政府之下會得到更完善的保障。

而在這次大選堙A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在馬國所進行的大數額、大規模的投資項目,以至更廣義的越趨緊密的馬中關係,雖然偶爾有被提起,但並未演變成為一項主要課題。這是因為馬國雖然是一個開放型經濟體,但牽涉到外國的事物向來未能在政治運作堣獉_太大的波瀾。馬哈地之前對一些中國在馬投資事宜約略有點微言,但他上台後立即改變口風,謂有必要才會檢討中國的投資,而且也沒反對「一帶一路」倡議。

以馬哈地一向特別是在經濟上務實的施政手腕,馬中友好關係應該也得以持續下去。一些人也許也忘了,馬中的「蜜月」關係,其實是始於馬哈地第一度當政的30多年前。

馬國政壇史無前例的變天,其最大意義不在於對比朝野雙方的政績或承諾,而是在選民心目中與腦海里,深深的種下「政權可以輪替」、「政府可以更換」思維種子,日後可以更有效地以五年一度的選票與每時每刻的監督來制衡政府的龐大權力,令後者因為隨時可能被趕下台而不敢造次。

擺在馬國面前的,是一條真正民主化的康莊大道,但還是需要全體國民一步一腳印地把它認真實踐。

文章來源:BBC中文網/觀點:睽違一甲子的變天 馬來西亞民主的初嘗試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