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燃料池滲漏、貯存設施延宕10餘年 台電遭糾正

2013-08-26 659

核一燃料池滲漏、貯存設施延宕10餘年台電遭糾正監察院說,核一廠用過核子燃料池出現滲漏警報,至今3年多

核一燃料池滲漏、貯存設施延宕10餘年 台電遭糾正

監察院說,核一廠用過核子燃料池出現滲漏警報,至今3年多都未查明原因,用過核子燃料中期貯存設施興建延宕,糾正台電。

監察院今天通過監委高鳳仙、趙昌平、陳永祥提案,糾正台電公司。

監察院說,核一廠用過核子燃料池洩漏偵測系統長期出現警報,用過核子燃料池樓層持續出現滲漏水情形,從民國98年12月9日起,至102年6月11月止,一號機及二號機用過燃料池洩漏偵測系統總集水量分別高達1萬5369.61毫升、4829.66毫升,多次測得銫-137、鈷-60、錳-54及鉻-51等放射性物質。

糾正案文指出,台電對滲水可能原因前後認定不一,至今仍未查明滲水原因,核種檢出情形也不見改善,滲水量有逐年增加之勢。

監察院說,台電原本承諾核一、二廠的用過核子燃料中期貯存設施於89年、90年完成,但延宕10餘年,至今未完成;這期間,雖2次擴充燃料池貯存容量,但核一廠一號機103年11月將大修,屆時反應器退出的用過核子燃料束已無法容納。

另外,糾正案文指出,台電為因應用過核子燃料池即將貯滿,曾於民國76年委託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完成「用過核子燃料貯存管理計畫」研究案,對於用過核子燃料中期貯存方式究竟應採取乾式或濕式貯存進行評估,不過,這份研究報告卻遺失了,至今沒有尋獲,無法確知當時選定乾式貯存技術的評估過程;相關作業不周妥,有疏失。

法報:台核廢料可導致立即危險

法國「世界報」一則發自台北的採訪報導指出,在台灣,放射性核廢料不當管理可導致核安立即危險。

「世界報」(Le Monde)關懷環境議題的地球版報導指出,台灣第一座核電廠於34年前開始運轉,至今所有放射性廢料都留在當地。目前運轉中的3座核電廠累積的未處理高輻射廢料,在發生意外時將導致嚴重危險。

報導指出,3座核電廠6個反應爐的冷卻池至今存放用過燃料,已達原先預估容量的4倍。

報導引述原子能委員會物料管理局長邱賜聰說,最早啟用的冷卻池將於2014年達到飽和量,當務之急是盡快進行在地乾貯藏。

報導採訪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武修指出,1980年代設在蘭嶼的低放射性廢料暫時貯存廠,「5年來已經滿了」。而1999年以來,在蘭嶼芋田、稻田測出銫137,顯示輻射可能外洩。

「世界報」報導指出,台灣位居地震帶,天然災害危險性加上核電廠鄰近都會區,「自然」(Nature)科學期刊在2011年4月將台灣核一廠、核二廠列在全世界最危險的三大核電廠名單中。

報導指出,台灣政府表示已找到合適地點貯藏核廢料,但沒有公布地點。另外,台灣也試圖與其他國家談判境外處理,但至今沒有結果。

根據中華民國核能學會,核一廠位於台北縣石門的天然峽谷,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8公里;第二核能發電廠位於台灣北端,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2公里。

【中央社】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