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蔡英文vs.朱立倫之爭初探

2014-06-23 3027

艾普羅民調公司電話調查發現,若朱立倫有意參選後年的總統大選而形成與蔡英文對決的「英倫大戰」,朱的認同

艾普羅民調公司電話調查發現,若朱立倫有意參選後年的總統大選而形成與蔡英文對決的「英倫大戰」,朱的認同度是36.6%,蔡的擁護群是35.5%,兩人實力相當。

兩人選總統支持度呈現拉鋸戰已經持續好一段時間了,去年底TVBS民意調查,兩人支持度是42%比42%;今年4月朱立倫33%小輸蔡英文34%,現在仍然不分上下。有趣的是2011年3月蔡英文宣布 2012參選總統時,TVBS的民調馬英九和蔡英文也是平手38%比39%。

兩人選總統雖勢均力敵,但是奇怪的是如果不談總統選舉,只問民眾對兩人做為政治領袖的滿意度的話,結果又大有不同,依據TVBS調查,朱立倫是長期明顯地領先。蔡英文也曾經民間聲望領先所有的政界人士,那是2008年7月(TVBS民調),那時台灣的人氣王馬英九聲望一時崩跌,而她剛當上民進黨黨主席,正在民意的蜜月期,她以49%滿意度領先群倫,更不用說馬總統的30%了。但是2010年底朱立倫勝選新北市長,聲勢猛烈竄升,異軍突起,以67%領先蔡英文的52%,此後直到最近,朱領先的幅度都不算小。



為什麼滿意度有不小落差,但是選總統則平手,這是個既有趣又關係重大的問題。

由於民眾選總統並不純粹是選對他個人的喜好,也連帶?考慮到他所屬的政黨,因為他再怎樣特立獨行,他的政黨都會影響到他的政策取向和執政團隊的陣容。因此,既然國民黨的社會認同度在去年就落在民進黨之後,而且更嚴重的,泛藍政黨的總體認同度還低過於泛綠政黨的認同度,(圖1)朱立倫個人性的領先就黨的落後拉下來了。

邏輯上來看,這似乎答案所在。這顯然也是2004大選的翻版。2000陳水扁當選後成為人氣王,但人氣很快地下掉,2002年11月滿意度掉到33%,而他的對手連戰上升到45%,此後一直到2004選前半年連戰都維持了10%以上的領先。(表2)



但是,國民黨黑金的形象一直不能 擺脫,政黨形象落後於民進黨,依台灣民意指標公司的調查,((圖1)右邊的圖片),2004∼2005年春天,民進黨立場的民眾一向高過國民黨的民眾,於是領先得連戰就被落後的國民黨拉下來直到落選了。



2012年大選,蔡一宣布參選,支持度和馬勢均力敵,但是,2006到2010年是民眾對藍綠認同的差距是30年來最大的時間,雖然她當主席力圖振作黨的形象相當回升,但仍然和國民黨有巨大落差,她最後終於落選。

由此可見,民眾對總統的候選人的支持度是由民眾對政黨的認同度和候選人的滿意度加權的結果。

2004年民進黨認同度雖然高於國民黨,但是泛綠立場民眾仍然少於泛藍立場民眾。可是自2013年秋天後,民眾在立場上站在泛綠政黨這邊的終於多過泛藍那邊的了,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無疑的這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應該更是有利。

既然總統勝選與否是由民眾對政黨的認同度和對候選人的滿意度加權而決定,目前朱立倫最大的弱點應該是他所屬的國民黨在馬總統的領導之下民眾認同度每下愈況,而朱縱使想挽回也無能為力,非常不利。相對的,蔡當黨主席固然必須負擔黨改革成敗的責任,是有風險,卻也有機會,如果她能使民進黨擺脫民眾認同和國民黨同步下滑的趨勢當然就大為有利,否則,假如當初真的退出黨主席的競爭而讓主席的選舉過程如被警告的一樣地廝殺得刀光劍影,而學運後仍然動盪不安,那?她選總統恐怕要面臨連戰聲望持續領先卻終於敗選的風險。由此可見,雖然過去一段時間,曾一再有人建議蔡英文不要既當總統候選人又兼黨主席,最後她沒接受恐怕是正確的選擇。

2012她敗選後提出了未來勝選最後一哩路是調整好中國政策的主張。她這主張直到最近仍然有人奉行,不過兩年來,國內有太陽花運動,社會對北京反感升到新高點;外則既有中國央視竟然破天荒地報導要中國民眾認識台灣民眾6成認為兩岸是國與國關係的事實,又有中美東亞角力力度持續上升,以至於美國甚至有要和台灣討論九段線的意涵,希望台灣澄清的放話,內外情勢變化之大簡直驚天動地。這些變化不可能不對她造成重大衝擊。華山會議之後,她對民進黨的基本價值和立場探取了遠比過去更明確的肯定態度,最近黨中央對立法院審查服貿採取和太陽花學生接近的立場,乃至她強調民進黨未來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趨勢中替台灣找出和國民黨完不一樣的產業發展方向?,看起來,她似乎已經重新設定了最後一哩路的路標—當然,才剛上台當主席,路標上的文字色彩都還不夠鮮明,猶待她油漆得更醒目明晰而吸引人。

儘管民調上雙方仍在拉鋸戰之中,但是總體看起來,面對2016,有利的條件她顯然比朱立倫多了些。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