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訪台的民、共交流變奏曲

2014-07-16 1478

由於民進黨蔡英文主席「不設任何前提要件」願意會見張志軍主任的善意表態,以及黨中央表示不會發動黨員與基

由於民進黨蔡英文主席「不設任何前提要件」願意會見張志軍主任的善意表態,以及黨中央表示不會發動黨員與基層群眾到場抗議的政治態度,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訪台行程才能順利進行,過程中雖有台聯、公投盟以及黑島青、民主青學運領袖發動的群眾抗議表達台灣不同的聲音及零星的衝突,造成臨時取消高雄前鎮漁港、台中霧峰林家花園與鹿港天后宮的參訪行程而稍有遺憾外,但此具歷史意義的訪台「溝通之旅」,的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動創造新的政治氛圍與轉折契機,不僅藉此達成確立兩岸事務首長定期互訪的常態性聯繫機制,為兩岸未來的政治對話開?鋪設政治基石,同時,也讓大陸涉台系統與官員更能夠真實貼近台灣基層的聲音與體驗台灣民主多元社會的生活價值及政治差異,這是很好的開始,也是兩岸公民社會必須學習理解對方、相互尊重並拉近彼此距離與認同差距的政治發展契機。

張志軍主任與陳菊市長的二度會面,因為碰面地點是在台灣,尤其是在綠營執政大本盤的高雄市,對雙方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政治經驗與突破,政治象徵意義遠大於會談的內容,畢竟這是民、共交流互動的歷史性一大步,雖還未達黨際交流關係正常化的政治境界,但的確就像蔡英文主席所言,是「走出狹隘的國、共兩黨互動,促進兩岸彼此更廣泛了解的重要起步」,希望未來兩岸之間能有更多不設政治前提、跨越黨派、跨越不同階層的良性互動。「張菊會」的政治價值意味著民、共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雙方各取所需累積政治互信的動能,可以積極往前邁進提升層次廣泛交流,既能改變外界對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政治印象,也能有效扭轉外界普遍認知的中共政治統戰宣傳的刻板印象與觀感,當然,對未來民、共的交流互動也必然會有更加寬廣的政治空間與機會可以具體規劃、操作及佈局。

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教授黃嘉樹在北京社科院台研究舉行的首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中表示,兩岸紅、藍、綠三方在兩岸關係中各有堅持,他提出「第三主體」概念,要三方都有所妥協,即「綠營棄獨,藍營追求有條件統一,大陸有條件棄武」,換句話說,就是在兩岸兩個公權力外,再建構同時代表兩岸主權的「第三主體」,外界解讀這是大陸學者版的「大一中架構」。

其實,就黃嘉樹教授的新論點而言,這是嘗試為兩岸政治僵局尋求各方讓步妥協的解決方案之一,雖還未見大陸官方有所默許或表態,但的確是抓住紅、藍、綠根本問題的核心關鍵,不失為可以審慎評估研究且務實看待的「合情合理安排」,兩岸主其事者倘若都能認真思考並嚴肅面對自己的政治難題且又能有誠意各退一步來謀求嶄新的政治共識可行方案,則兩岸關係的發展必有大幅躍進的嶄新局面。

從張志軍訪台的「溝通與傾聽之旅」,拉近了兩岸情感距離及認知差距,也開?了民、共交流互動的政治新模式,到大陸涉台重量級教授黃嘉樹提出了「第三主體」新概念的政治嘗試,試圖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找出化解歧見與僵局的政治共識基礎,這都是大陸領導當局展現「兩岸一家親」大國風範精神的政治新突破;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能夠展現政治智慧與勇氣調整對中交流的敵意心態轉化為友善進取的態度,並具體承擔黨內反中政治勢力的可能壓力,顯示出,兩岸關係發展並不是只能原地踏步,民、共交流互動也不再只是鐵板一塊難有新的突破;我們更相信,只要兩岸之間願意誠意化解敵意、消除歧見並相互尊重彼此的差異與價值觀,則兩岸關係發展就沒有解不開的結,化解不開的政治難題,這是相當好的兩岸政治發展契機,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攜手合作,為兩岸創造新的和平局面。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