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毅「憲法說」看兩岸溝通的政治盲點

2016-03-04 1957

520前的兩岸溝通只是政治開端而已,兩岸主政當局都需要從對方的角度與主客觀環境去正確理解對手的作為、心態以及政治脈動,千萬別操之過急或因為本位主義的作祟而誤判兩岸情勢發展的可能變化,這是增強雙方政治互信營造新政治氛圍的重要環節。

正當民進黨打算把隱含「兩國論」政治色彩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往現行憲法規範的方向著手修改之際,大陸外交部長、前國台辦主任王毅在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提問回答表示,希望、也期待台灣新的執政者520以後以自己的方式、表明願意依照他們自己的憲法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她(指蔡英文)是按照他們的憲政選舉出來的,不能違反憲法規定,其憲法規定,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也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因為王毅部長的說法沒有刻意提到「九二共識」,也相當罕見地提到依照他們「自己的憲法」,與大陸國台辦向來所表達的涉台論調略有不同,似乎大陸內部對民進黨準備上台執政的對中政策方向有所不同的政治判讀與因應策略的可能轉變,引發台灣內部熱烈的討論與各種立場不一的政治解讀,就連民進黨內部也會對此進行多場會議討論與沙盤推演,媒體報導至少有五種解讀內容與方向,但也只初步獲得最大的共識是,北京對「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不曾動搖。

王毅的說法當然不是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所理解的「意味大陸已默許和接受了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也不可能是解讀為大陸方面已經放棄了「九二共識」,或者是可以接受以模糊一中概念的「中華民國憲法」說詞取代「九二共識」,外界不應因為對兩岸關係發展樂觀的期待而賦予過度解讀的政治想像,這是不切實際的自我政治催眠。大陸當局仍然期盼蔡英文在五二○的就職演說可以展現更大的對中善意來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縱使是隱含「不獨」的政治宣示,但距離大陸所堅持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仍存有相當漫長的距離,蔡英文必須更明確且較為具體的政治表態。

因此,「戰略清晰、戰術靈活」的王毅憲法說,縱使是「有意義政策性試溫」,也不會是「憲法」與「憲政體制」用語與內涵精神的詮釋差別而已,民進黨不用過度樂觀解讀改成「中華民國憲法」取代「中華民國憲政體制」,520的就職演說就能安全解套順利過關,而是要真正找到與九二共識趨近價值的政治替代方案,「一中憲法」是雙方可以求同存異的政治基礎與連結點,但如何體現接近「兩岸同屬一中」政治內涵的具體論述或表述內容才是大陸方面可以「聽的進去」的政治妥協方案。

精心設計、有備而來的王毅「自己憲法說」,講給美國人聽,正如郭正亮前立委所言是在「重新界定兩岸現狀,爭奪維持現狀話語權」;講給民進黨廳,是在「以彼之道還治彼身」,讓民進黨從此不能再逾越中華民國憲法政治紅線,進行任何推動台獨的活動,否則就是破壞兩岸的政治現狀。這是大陸當局「軟中帶硬」為民進黨全面執政所畫下的政治紅線,是隔海、隔空政治喊話,接下來就是蔡英文「選後要與大陸好好溝通」的政治攤牌,鎖定的政治主軸就是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就是兩岸同屬一中核心意涵如何體現的棘手問題,這才是兩岸真槍實彈的政治交手與過招,不會是「憲法」與「憲政體制」的文字遊戲或障眼法,而是蔡英文如何擺正態度看待兩岸關係發展如何維持現狀的具體作為政治難題。

大陸對蔡英文的可能作法是抱有政治期待但不會抱有幻想,他們深知蔡英文是一流的政治談判專家,不會輕許承諾也不會說變就變,是個相當難纏的政治對手,不會輕易改變政治立場與價值信仰,「是可以談但未必能夠談出結果」、「是可以政治施壓但未必有用」的理性型政治領袖。因此,大陸方面對蔡英文選後好好溝通的可能交手,其實是「既期待但又怕受傷害」的複雜心態,既要展現高度自信的大國風範又卻是戰戰兢兢充滿不確定性的焦慮感,究竟蔡英文會出什麼樣的政治招術來與大陸溝通、協商?究竟蔡英文如何對接兩岸同屬一中的原有兩岸政治共同基礎?尤其是蔡英文在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的政治前提下,是否願意在「一中」的問題上有更具體明確的政治表述或行動?這些問題的確充滿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與變數,作為大陸的涉台系統此時或許都正在準備各種可能的因應方案,但卻難以捉摸蔡英文的下一步到底會往那個政治方向發展?

兩岸關係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很多問題的根源不只是雙方政治互信不足所致,而是雙方缺乏同理心、換位思考與同步思考的根本問題,王毅的說法為什麼要引起民進黨內部至少五種不同的政治解讀?難道不是民進黨兩岸幕僚或政治菁英不夠瞭解大陸的政策決策體制所造成,有的解讀甚至還要從大陸內部的鷹派、鴿派或者外交與涉台系統不同單位立場不一的方向加以斟酌,難道還不清楚王毅的說法並沒有調整或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根本立場或大政方針,何來大陸內部各唱不同調的解讀考量呢?充其量,也只是「態度比從前較為善意」的政治表演,講給外國人與國際媒體聽,大陸對台立場完全沒有鬆動的政治跡象。

同樣地,了解蔡英文行事作風的人都清楚,目前這個時間點根本不是要與大陸溝通的時間,她必須做好內部人事安排,包括陸委會、國安會與海基會相關首長確定後,她才會召集這些兩岸主政官員研討兩岸幕僚所提出的兩岸溝通方案及建議,再決定要與大陸好好溝通的代表人選與議題內容,準備時程約是3月中下旬才有可能完成溝通的整體方案,大陸涉台部門目前根本不需要擔心蔡英文怎麼還沒有派人赴陸進行溝通。就連王毅的「自己憲法說」解讀研判都還要忙翻天的民進黨內部,怎麼有可能在準備不夠充分、方向未明朗之前倉促與對岸進行溝通呢?

總之,520前的兩岸溝通只是政治開端而已,兩岸主政當局都需要從對方的角度與主客觀環境去正確理解對手的作為、心態以及政治脈動,千萬別操之過急或因為本位主義的作祟而誤判兩岸情勢發展的可能變化,這是增強雙方政治互信營造新政治氛圍的重要環節,大家都應展現耐心與誠意好好面對未來兩岸溝通的種種努力累積好的政治經驗,拋開敵意與偏見重新了解對方、理解對方的政治行動與作為,相信這才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最重要的政治互信基礎,也才不會因為錯誤解讀對方的善意變成惡意造成更難加以解決的政治難題與障礙。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