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人在破壞,自然在哭泣

2016-03-07 7829

對台灣而言,刻不容緩的解決之道在於產業轉型與升級,和教育台灣人健全的環保意識。嚴厲取締官商勾結,嚴格執行環保法令一樣重要。

看見台灣: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zu2h132075ZQkNFNVJmT1c4UWs/view?pref=2&pli=1

要看清楚台灣的內在問題,我們必須先有高度,直昇機高空拍攝滿足了齊柏林的信念,這部紀錄片是以飛鳥高度看台灣問題的記實影片。

傳說清朝皇帝在割讓台灣給日本時,自我解嘲說台灣是蠻荒瘴癘之區,鳥不語、花不香、山不清、水不秀,島上化外之民男無情,女不義。如果台灣人為了滿足生活舒適慾望,不考慮自然所能承受的極限,繼續破壞自然環境,台灣很快就會變成滿清皇帝所描繪的化外之地。

《看見台灣》由齊柏林導演並拍攝,吳念真講述、侯孝賢監製。它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影片。它記錄台灣人如何不斷的以小聰明解決生活問題,結果是大量破壞台灣的自然地貌與生態,造成無法逆轉的災難。這是一部非常值得大家抽出時間仔細欣賞和深思的影片。

近九十分鐘的影片,檢討的問題很多,在此筆者無意加以重複。主要是台灣地狹人稠,土地75%都是山,加上山峰陡峭,一下豪雨很容易造成山崩和土石流。而台灣在人為因素下,雖然雨量保持不變,但豪雨機率逐年增加,走山、土石流頻繁,連鎖反應加深了災難的嚴重性。

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百姓追逐財富的慾望太大,他們不缺小聰明,政府不但不加以輔導,還縱容他們為所欲為,任意破壞環境。以養殖業為例,台灣南部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地面低於海平面達好幾公尺,現在只要一下豪雨,南台灣頓時成為水鄉澤國。

台灣工業發展誤入歧途,像水泥高污染低價值的工業,按道理只要生產足夠自己用就夠了,但是商人卻還把近半水泥用來外銷,加快了台灣水土的破壞,而政府卻閉眼不加以管制。即使是高科技製造業,既耗電又耗水,為了維持他們的經營,台灣大量採用燃煤發電,製造了名列世界前茅的大量二氧化碳,水資源的浪費自不用說。

現在台灣已經快看不到自然海岸,看到的接近60%都是水泥建造的各式各樣的防波堤,溼地也在養殖業的濫用下消失殆盡。大都市繁華的高樓大廈,四周圍環繞著的卻是流著又黑又臭污水的溝渠。檳榔和高山作物,沒有規劃的種植,也加快了山地生態的破壞,是否得不償失,有沒有人計算過。

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不只問題並非台灣獨有,中國、印度、和很多開發中國家都比台灣更為嚴重。而且在台灣,正如在世界各地,很多綠色團體都開始注意到這些問題,也在努力改進中,推動綠色農業就是一例。對台灣而言,刻不容緩的解決之道在於產業轉型與升級,和教育台灣人健全的環保意識。嚴厲取締官商勾結,嚴格執行環保法令一樣重要。

在筆者的想像中,如果大家不努力保護自然生態和環境,人類會如何改變呢。人會生活在人造垃圾堆上,人為「天災」頻繁,也許因慢性中毒變得遲鈍和古怪,但是人的基因也會慢慢改變,變得適應於這種新環境。正如一群群在垃圾堆上檢食的飛鳥,它們有時會中毒死亡或甚至於殘廢,但大多數只是慢慢改變基因,逐漸適應於這種新環境。習慣成自然,只是這種自然是大家所要的嗎?

本文經T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TT】 2016/03/06

ment,'script','//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35937129-1', 'auto'); ga('send', 'pageview');